疫苗为什么分几联?
1、目前常见疫苗的接种程序,都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最佳免疫策略。 比如: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时期接种3针后,1岁内再加强注射1针;卡介苗,出生24小时之内接种第一针,第1年共接种4针,第2年注射1针等。这些疫苗接种的程序都是基本固定的,有科学依据的。
2、对于多联多价疫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们共同的作用机理和能够预防的疾病。 多联指的是此类疫苗可以同时预防若干种疾病。多价是指此类疫苗能够有效抵抗多种类微生物。 从作用机制上来讲,绝大多数疫苗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制剂,只能防止特定病毒的感染与增殖。而有些疫苗通过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来实现保护作用,这类疫苗往往包含病毒抗原成分,因此属于蛋白或多肽类疫苗。还有一些疫苗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中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也属于特异性免疫制剂。尽管作用机制不同,但这些疫苗最终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产生针对性强的抗体,从而发挥有效的免疫保护。
目前,大多数已经上市的疫苗都是对一种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制剂。然而,随着病毒的变异及新的流行毒株出现,一些已经上市多年的疫苗可能会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效果。为了保持疫苗的效力,需要对疫苗进行更新换代或者增加剂型(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这也是疫苗分联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对于一些需要紧急接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研制新疫苗或对旧疫苗进行改良,实现快速预防接种,这也会导致疫苗分联。当然,对于分联的疫苗而言,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更高些,需要特别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