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有什么寓意?
在古老的东方,人们用“狗”来指代“财富”:“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家里的破扫帚,外面买的话,也值一千金啊!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这样的事儿:齐国人去鲁国买棺材,因为鲁国人认为,棺材这种盛放尸体的地方,越精美就越代表对死者的尊敬——所以,这棺材嘛,当然得卖贵点啦……结果,这帮齐国人回去后,哭丧的时候发现,自家死人居然没棺材,太失礼了!赶紧让手下人抬一口去。
这个“以丧礼待宾客”的故事里,齐国人的“敝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他们觉得,自己作为礼仪之邦的子民,在对待外乡人的时候,理应展现出更高的礼仪标准。
后来呢,这个字到了《晋书·宣帝纪论》中,意思有了延伸:曹魏时代,有个叫何晏的,他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一号粉丝,除了留着一头长发之外,整天就想着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一次和皇帝一起吃饭,吃得正香呢,不料皇帝问他个问题,他马上拱手起身,用一套套大道理来回答——把个皇帝给惊着了:我说何晏,你啥时候这么爱说话了呢?! 这个形容被记录下来之后,“敝帚”就成了一个人“爱惜羽毛”“过分谦虚”的典故;而“犬”字旁的字,也大都是表示“家畜”的意思。至于“守株待兔”那个成语,更直接把“兔子”当成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