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吃了一小块塑料玩具怎么办?
如果吃的下,就没事。胃里消化不了,就会反出来。 当然,作为专业的宠物医生,还是建议:不要给狗狗喂人类的食物(特别是含盐量重或有毒有害的)!!! 如果吃了,一定要观察它48小时,如果两天内没有异常反应(拉稀、呕吐等),那就没问题了;如果有,就要带它去看医生了。。。
如果吃下去的是容易分解的塑料,比如一次性筷子或者吸管之类,那么问题不大,这些塑料在消化道里会被胃酸分解,然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吞食的是难以被消化的塑料,比如塑料玩具上的零件或者塑料绳之类的,就应该及时催吐,减少其在消化道里的停留时间,避免其被吸收进入血液。可以用肥皂水洗胃,或者给它灌服浓盐水。
还可以注射阿托品,解痉止痛,防止中毒,同时静脉补液,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让狗狗接触含有塑料材质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对于已经吞食了塑料制品的,应尽量避免再次喂给它们吃。另外,由于狗狗的咀嚼功能不完善,很难像人一样嚼碎塑料并使之完全消化,即使嚼碎了,也容易滞留在胃肠道里形成团状,更不利于消化吸收。 如果狗狗实在很爱玩塑料玩具,最好选择那种可以拆开的、便于清洗的玩具。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狗狗误食异物的问题,比如纽扣、铁丝、塑料等无法消化的物品。这个时候大家会很担心这些异物在胃内或者肠道内无法排出体外,或者更害怕这些异物在消化道内摩擦肠壁引起损伤甚至穿孔,这些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有一些情况也确实会发生。但是,我们先要明确一点,就是犬猫的胃肠道相比于其他动物其实更脆弱、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它们的日常饮食相比于其他动物其实是更难消化的、更容易造成损伤的。犬猫实际上是进化出了可以在出现损伤后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一点在其他动物中是很难看到的。
因此,对于误食异物的问题,我们可以冷静对待,因为其实绝大多数的异物都是可以通过胃肠道的蠕动最终排出体外的。那我们在发现狗狗误食异物后应该做些什么、观察些什么来对病情做一个自我判断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异物的大小和形状,同时要观察犬猫的临床症状变化和排便的变化。如果是体积较小并且形状比较圆润的塑料类异物,那么这类异物在排出时不容易造成犬猫肠道的严重损伤,因此出现肠道严重损伤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在后续的排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粪便的性状和颜色,如果拉稀或者便血持续出现,那么就需要去医院进行处理。但如果出现呕吐、腹痛反应强烈同时伴有停止排便的情况,那么出现严重肠道损伤的几率较高,并且异物有可能已经造成肠道的梗阻,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绝不可拖延!
在去医院检查之前,我们可以先拍一下狗狗或者猫咪的排泄口,从而在后续的检查中能更好地帮助兽医判断异物是否已经排出。在医院的治疗中,兽医会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异物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及保护肠道粘膜的药物,在用药后大概6-12小时会进行排泄口的检查来判断异物是否已经排出,并且在后续的几天内会定期检查。
对于症状较重、异物体积较大、形状尖锐的动物,如果犬猫无法站立和配合检查,那么就需要进行全麻来判断异物的大致位置(位置越靠前越可能造成严重损伤),同时要静脉输液以对抗脱水。在确定异物位置后,如果异物位于胃内(也就是还没有进入到肠道),那么会使用胃镜来取出异物。如果异物已经进入到肠道,那么在取出异物之前需要多次尝试在排泄口检查异物。对于严重腹痛且排便停止的动物,如果检查到疑似异物的位置,那么也需要多次尝试确认是否能够推动异物,如果能够推动异物则认为肠道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可以继续观察和治疗;如果推动困难则可能意味着肠道受到了严重损伤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流通,即肠道梗阻,后续可以进一步尝试推动异物,如果仍不能推动,那么可以进行手术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多个部分,而且肠管在腹腔中的分布是螺旋状,因此确定异物的确切位置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手术中探查腹腔,首先需要观察肠管是否有变粗甚至触之有硬物,如果有这种可能意味着肠内容物无法流通,可以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异物。在后续的肠道检查过程中,需要逐段肠道检查,包括双手在肠管内摸索。对于无法判断异物位置的肠道,可以剪开肠管取出异物。取出异物后需要对肠管进行检查,如果有严重损伤导致肠内容物甚至血液溢出、不能自行停止,则可能意味着肠道严重损伤,需要进行肠道部分切除吻合术。由于肠管在腹腔螺旋状的分布,肠管的长度会超过腹腔的长度,手术中不能完全拉出腹腔,需要在腹腔内吻合,因此吻合后的肠道可能出现一定的扭曲,这种现象是手术中很难避免的,需要在后续的恢复中观察肠蠕动的恢复情况来判断。在异物取出并且吻合完毕后,需要进行全层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