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pcr能检测什么?
Pcr是一种检测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模板的不同分为病原体基因型的检测和血清型(或抗原型)的检测。 前者是检测病原体自身遗传物质是否存在,后者是检测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反应相关的表面蛋白的存在。两者都可以通过血液、组织等标本进行检测,但是病原体基因型通常只能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实验室自行完成,而血清型则可以通过购买血样板进行操作;由于基因型检测具有“黄金标准”的特性,因此常常作为诊断感染疾病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cr技术可分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和环介导等温合成(LAMP)两种类型。其中,PCR是在体外将核酸放大上百万倍进而获得足以做进一步分析的检测;LAMP则是依靠DNA酶在低温环境下使特异性DNA片段进行聚合作用以实现扩增。
尽管技术差异导致二者敏感性有所不同,但都属于“体外扩增”这一概念范畴,均可用于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PCr还是LAMP,其结果都不能直接等同于临床上的感染诊断——这些检测只能识别潜在的病原菌,而不能直接确认病原体是否在机体血液中存在[1]。由于pcr检测需要利用荧光定量仪等昂贵设备及特定试剂,因此难以普及到中小规模的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基层推广。
近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即时检测(POCT)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使得pcr能够进入基层一线机构应用。但由于该技术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且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因而无法像试剂条那样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