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为什么不咬人?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所谓的“宠物不咬人”的情况,其实只有两种:
1、人从小开始养小动物(尤其是狗),并从小培养与小动物的良好互动;在小动物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出现“攻击人类”的行为。
2、某些小型哺乳类动物天生就不会攻击人类。 前者是长期关系养成的结果,后者是小动物本身的属性所导致的。
而题主提到的猫和鹦鹉,都属于上述的第一种情况——人类通过长期与它们互动,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所以不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但猫咪和鹦鹉毕竟属于“聪明”的动物,它们并不会真的把人和它玩的很好当作一种天性使然,而是会区分“可以伤害”和“不可以伤害”的同类。
例如家里来了一只新的猫咪,或者刚领养的幼崽,它们需要花一段时间确认对方是否已经不再危险,不会攻击自己,才能“放心”地一起玩。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它们在判断“关系”的过程。 而大多数狗狗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的动物,也就是生来就不太会攻击人类的动物。
因为犬科动物的祖先原本就是群居性很强的动物,为了在群体中生存下去,它们的祖祖辈辈都学会了不首先攻击他人,以此来维护群体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绝大多数的狗狗看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害怕,先“退后一步”,观察对方是否有威胁到自己的行动,然后再决定到底是逃避还是攻击。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当这个“陌生人”突然对它们做了“威胁到生命安全”的事情的时候,例如拿起棍子打它们...这时,大多数的狗狗都会先发出警告,然后进行还击。 所以,并不是宠物不咬人,而是要看你的宠物是属于上述的哪一种类型罢了。
1、本性善良
在人们最通俗的理解上,狗狗都是一群喜欢玩玩闹闹的生灵,本性上他们就是善良温和的,当然不会去咬人。其实这一点从宠物狗和流浪狗的对比就一目了然,当人们费尽心思去调教一些流浪狗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狗狗无论如何也不会变得讨人喜欢,而是会一直非常警惕人类,哪怕你已经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在它身上了。其实不管宠物狗还是流浪狗,甚至狼,他们的本性上都是善良而温和的,当狗群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可见一斑,他们可以追逐打闹,但是他们知道不能下手太重,否则就会招来自己的同伴不开心。
但是很多流浪狗对待人类却非常凶狠,这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我们人类的伤害所致,这是一群生灵对于这世界的失望和抗拒。其实很多动物被人类驯养了以后,都变得非常的友善,比如山羊和绵羊就是不同的,驯养的绵羊在被山羊追赶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反击。所以,其实宠物狗是不会咬人的,他们不会像狼和一些其他动物那样把人当做食物,但是宠物狗也不是圣人,有些时候出于攻击和自卫也会去打架,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护食习惯的宠物,有时候也会去咬人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犬类已经是非常非常有节制的了。
2、懂得看眼色
狗狗懂得看眼色,其实是长期驯养之后,被优胜劣汰之后残留到宠物狗基因里面的一种“本能”行为。就像那些会为人类狩猎的犬类,如果去狩猎过程中和人对抗或者争夺猎物的话,通常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所以经过这样的优胜劣汰之后,就会留下那些非常听话,很“懂事”但是又很忠诚的犬类去繁衍后代。所以对于那些被当宠物饲养的犬类来说,他们天生就会知道,主人是能够给自己提供无尽的食物和庇护所的“强者”,主人眼色的余光是能够决定自己一天里所有待遇的因素。因此,无论多么不喜欢做的事情,狗狗也会完成,比如不喜欢洗澡,不喜欢吃药等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宠物狗是不会伤害人类的,他们知道伤害人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底线。对于看门犬来说尤其如此,我们人类让他们充当保护者的角色,他们也会非常乐意去做,当遇到陌生的人或者犬类的时候,他们也会保护他们的主人,甚至于会不惜牺牲自己。
3、天性敏感
其实很多狗都是属于和平主义者,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被抱在手里的狗狗就会发现,他们经常是用自己身体贴紧人类,或者把屁股冲着人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示弱动作,而他们自己就是非常喜欢和平,不喜欢冲突。如果一只狗在一个陌生且危险的环境里面,比如在草丛里突然冒出一条狗,那么他们也会采用最和平的方式去和对方“谈话”,就是把脑袋低下去,尾巴抬起来,然后后退,同时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以表示和平的意思。所以,狗其实是很和平的一种生物,如果你非得和一只狗对峙,那么你会发现其实狗是非常不愿意跟人类对着干的。
所以,我们养狗了,就应当把他们当朋友,善待一些,这样不但能够让我们自己快乐,还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虽然狗狗是不会咬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故意去试探狗的底线,这也会造成狗的情绪紧张,影响他们的健康。